由12名NBA球員組成,目標2008年北京奧運金牌,卻在世錦賽再次嚐到失敗的滋味。
四強賽中輸給唯一一隻沒有NBA球員的希臘隊,我想美夢是該醒的時候了。

一、外線能力不如人:
拜M.Jordan之賜,幾乎全世界的人都以當飛人為第一志願,NBA球員靠著天生的體能及爆發力,
一個一個去挑戰地心引力,比看誰飛的高,飛的遠,飛的久,但是往往忽略最基本的外線,當你知道對手的外線不準的時候,
自然知道退一步防守對方的切入,要切當然就沒那麼容易。
世錦賽中Wade就是最好的例子,防守他的人幾乎都是退一步的防守,Wade也很爭氣的投出27.8%的三分球命中率,
同等級的人還有C.Paul,連以三分球為攻擊重心的J.Johnson都只有30.8%,我想他們可能都把瞄準器放在美國,沒帶出門吧!


二、防守心態:
美國人似乎太相信自己1對1的盯人防守和賭博式的抄截能力,拼命想斷對方的傳球路線,來快攻灌籃,
成功很帥沒錯,失敗呢?對方就砍個三分送你,一場兩場,美國人似乎沒有發現這點,還是拼命的抄,難到其他的籃球員都不會運球嗎?


三、黏球問題:
三名最主要的控球(C.Paul, K.Hinrich, L.James)都有非常嚴重的黏球問題,
但是要突破區域防守的手法,就是球快速的流動、不停的走位及高位的接應,讓防守者對不到位,顯然美國沒有做到這點,
我相信他們也知道這點,不過NBA的文化及打法已經養成他們的習慣,要改似乎也不容易。


四、球員調度:
這一回找來聞名NCAA的coach k擔任總教練是一步好棋,畢竟區域防守是他熟悉的,他也確實教育了這一批年輕的球員觀念上的改變,
不過,臨場調度上,我倒覺得coach K表現的並不好。
五上五下的調度,在世錦賽之前,我一直以為只會出現在明星賽表演中,但是coach K這樣的調度卻不只出現在單一的比賽中,
這12名來自NBA的球員,清一色是隊上的主力,體力上要應付30~35分鐘的比賽,絕對沒有問題,所以我並不了解五上五下的用意,
沒錯,美國的陣容確實可以排出兩組先發陣容應戰,但是打球的人都知道,手感是要熱的,一組打5分鐘,下來的手正熱,上來的手很冷,
調節體力是必須,但是小部份的輸替似乎才是調度的最佳方法。


五、球員經驗:
以光榮03梯隊為主力,對上老經驗的歐洲球員,明顯的沉不住氣。
92年夢幻一隊球員普遍都是中生代的球員,84年出道的M.J, C.Barkley 8年,Magic Johnson更是12年的老將,
並不是說老將一定強,不過,心態與經驗的成熟絕對是場上影響勝負一大因素。
而本屆資歷最深的竟然是上不了場的B.Miller,我很好奇如果不用,
那當初就應該將B.Bowen選進來,至少四強賽不會被T.Papaloukas打的那麼慘了。



以上五點只是我個人小小的看法,我還是相信美國是世界籃壇的第一強權,各隊拆開來跟美國1打1打12場,我也相信美國可以12:0完封對手。
不過,可惜的是人家不會接受這種玩法。世錦賽第三名,使得美國沒辦法保送08年北京奧運,必須在美洲賽打到前兩名才能入選。
我想這回美國人是該緊張了,3年計劃如果連奧運參賽資格都沒有,才是真的丟臉。



我的最後12人名單(由先前23人名單中挑選)---
1.Carmelo Anthony
2.LeBron James
3.Kobe Bryant
4.Michael Redd
5.Dwight Howard
6.Amare Stoudemire
7.Dwyane Wade
8.Paul Pierce
9.Kirk Hinrich
10.Elton Brand
11.Chauncey Billups
12.Shawn Mar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定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