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鞋子、牙膏、毛巾、輪胎到玩具,「中國製造」正在全世界引爆爭議。
一度以超級低價搶攻世界的中國產品,如今讓無數消費者又是憤怒,又是焦慮。

憤怒的,是中國不斷以超低價奪走其他國家基層勞工的工作權;
焦慮的,是廉價產品背後糟糕的品管,所可以對你我健康所造成的危害。
我們可不可以不要中國製造?

假如生活中沒有中國製造,會是什麼模樣?我們會因此被迫花更多錢,還是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本書作者決定身體力行,啟動這無數人都想要做、卻遲遲沒有開始的行動!
而這趟勇敢的行動,最後引領這家人,以及全世界,得以重新看待與思考中國製造的未來…

---------------------------------- 我 是 分 隔 線 ----------------------------------

這本「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
是一個名為Sara Bongiorni的資深財經記者,寫下她2005年決定一年不使用中國製造產品的過程,
目前我看了大概三分之一,故事停留在他們生活上碰到的麻煩,
為了不買中國製造的產品,常常不是落的空手而歸,就是花了更多的錢。

這個現象也時常發生在我們週遭,記得有一次我跟何寶寶去家樂福買燈泡,
賣場裡的燈泡,就算是飛利浦的也是中國製造,
可以不買,但家裡就少一個燈,所以,好像不買也不行。

我們也常常去逛十元商品店,東西便宜是一定的,可是新聞報導不也常常說很多都是黑心商品,
指甲油是化學藥劑做的、女生的髮圈是保險套等等,噁心的更是比比皆是,
老闆甚至不諱言的說,便宜的東西本來就得冒這個風險。

但是,我們的生活早就被中國製造所包圍了,想不用都難,
我的相機是日本製造的,但是電池跟充電器都是中國製造,我懷疑記憶卡也是;
更誇張的是我現在坐的電腦前,除了ACER的螢幕是台灣製造的外,
包含IBM的滑鼠、Logitech的鍵盤、Altec Lansing的喇叭、HP的印表機、WACOM的繪圖板,
全部都來自對岸中國,我突然有一種要穿防爆衣的衝動。

不過話說,難道不用中國製造的產品就一定沒問題嗎?

電影「世界末日」中,你一定記得俄國太空人一邊打著壞掉的引擎,一邊喊著It's all made in Taiwan;
玩具總動員裡的巴斯光年壞掉的通訊器上也是Made in Taiwan,
顯見美國人對於台灣製造的東西一樣沒好感。

日本當然也不例外,前陣子才爆出「白色戀人」巧克力偷改賞味期,長達11年之久;
日前標準局抽驗的22件電毯,有6件不合格,其中有2件來自韓國;
我相信美國、德國、法國等也一定有我們所謂的黑心商品。
而這些東西通常比標示Made in China貴了許多,顯然價錢也不是產品優良的保證。

引述一段書裡面的文章:
『因此,過著不用外國產品日子或許是個選項,卻不甚切合實際。
一九五○年代,「日本製造」令我們製造業人心惶惶。今日,則是「中國製造」。
在未來,擅場的可能是別的「〇〇製造」。』

我想,買東西前除了看看是哪製造的外,恐怕還是得多多禱告或是請神明保佑吧!
另外,就是希望台灣好好加油,不要哪天也看到「沒有台灣製造的一年」出現在誠品的架子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定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